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我国“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近年来,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为微电网这一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形式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安科瑞精准响应政策要求,在提升能效、保障供电可靠性、促进分布式能源消纳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从而为各类工商业用户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一、时代背景:政策东风为微电网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的能源革命正以前*未有的力度和深度展开。国家顶层设计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共同勾勒出未来能源体系的清晰蓝图。
1.1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诉求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然而,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传统电网的稳定运行构成了巨大挑战。政策因此强调,需要大力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通过灵活的协调互动,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实质上要求电力系统从原有的“源随荷动”单向模式,转变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智能模式。
1.2 微电网被赋予的战略地位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微电网的价值得以凸显。微电网作为一种集成了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与保护装置的小型发配电系统,能够实现局部的能源自给自足和自治管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鼓励建设智能微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微电网被视为实现“源网荷储”互动最理*的落地单元,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少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1.3 用户侧能源管理的精细化要求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峰谷电价差拉大、需量电费管理等机制,使得用户的用能成本意识不断增强。政策鼓励用户侧参与需求响应,通过调整用电行为来获取收益,为电网“削峰填谷”。这意味着,传统的粗放式用电管理已难以为继,企业迫切需要一套能够实现精细化、智能化能源管理的系统,以降低运营成本,并主动适应新的市场规则。
综上所述,当前的政策东风并非空泛的鼓励,而是对微电网技术解决特定痛点——如可再生能源消纳、系统灵活性提升、用户侧降本增效——的精准需求。任何企业的解决方案,只有深度契合这些政策导向,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占据先机。
二、安科瑞微电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的系统,用于监测、控制和优化能源使用,以提高效率并减少浪费。以电力系统监控数据为基础,可分系统、多维度展示微网运行状态,优化能源消纳效率,提高微电网系统经济、安全能源管理与智慧运维水平。
2.1 系统结构
 
 
2.2 平台功能
 
 
(1)能流大屏
展示企业下能源的实时流动情况,展示项目接入情况,用电统计情况,新能源产生的社会效益情况,优化前后的负荷曲线、电费对比,各能源功率曲线,各回路功率排名情况。
 
 
 
 
(2)功率预测
分布式能源、充电站、空调、常规负荷等分类预测;
预测服务涵盖日前及日内多个时间尺度。
 
 
(3)运行控制
光伏--防逆流;
储能--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柔性扩容;
光储--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动态扩容;
光储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有序充电;
源网荷储充--防逆流、新能源消纳、需量控制、有序充电、负荷柔性控制。
 
 
(4)聚合资源
聚合微电网内光伏、储能、充电桩及空调柔性负荷;
以单一虚拟电厂子站与独立电力户号接入上层负荷聚合商或虚拟电厂平台;
充分发挥微电网灵活资源的调节能力,实现微电网整体收益最*化。
 
 
(5)碳排管理
企业、部门、区域碳排监控;
碳排统计、同环比分析;
支持月、年碳排报表;
碳盘查报告
 
 
(6)能源规划
基于负荷信息、设备信息、市场信息、地理信息等内容进行优化配置,提供经济最*的容量配置方案。
 
 
三、结语
在“双碳”目标引*的能源革命浪潮中,政策已为微电网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这条路的方向,是高效、清洁、灵活、互动。安科瑞微电网解决方案,以其清晰的“云-边-端”架构、全面覆盖微电网核心需求的功能设计,以及对“源网荷储协同”、“分布式能源消纳”、“精细化能效管理”等政策要点的精准把握,展现出强大的时代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