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推动下,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用能挑战。一方面,电价机制改革、需量电费压力持续增加企业用能成本;另一方面,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波动性、间歇性,以及多类型负荷的复杂耦合,对供电可靠性与能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我国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微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高效集成与就地消纳的重要形态,已成为工业园区、商业楼宇、交通枢纽等场景实现能源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然而,企业在微电网建设与运营中仍普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多源设备协议各异,难以实现统一接入与协同控制;能源数据分散形成“孤岛”,缺乏全局可视与智能分析能力;运行策略依赖人工经验,无法响应动态电价与市场交易机会;碳排放在线监测手段缺失,难以满足政府监管与绿色认证要求。这些痛点严重制约了企业微电网的经济效益与低碳价值。
1、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1.1 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
该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包括设备层、接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支持多协议兼容与多系统集成。
(1)设备层与接入层
设备层涵盖光伏组件、储能系统(BMS/PCS/EMS)、风机、充电桩、智能仪表等终端设备。接入层通过通信管理机、协同控制器、串口服务器等设备,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处理。
(2)平台层与网络层
平台层提供设备管理、用户管理、通信管理、计算服务等核心支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与兼容性。网络层支持互联网、局域网、4G等多种通信方式,保障数据高效传输。
(3)应用层功能模块
能源监控与可视化:通过2.5D数字孪生技术,实时展示“源-网-荷-储”运行状态,支持多维度数据分析与告警管理。
光伏与储能管理:实现发电预测、故障诊断、防逆流控制、储能充放电策略优化等功能。
充电桩有序充电:支持云端、边端、终端三级控制策略,实现负荷均衡与电价响应。
负荷与需求响应:通过AI算法进行负荷预测与动态调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与虚拟电厂聚合。
碳排放管理:集成碳计量电表,建立企业碳排放统计模型,实现碳足迹追踪与减排分析。
电能质量与安全治理:具备谐波治理、无功补偿、电气火灾预警、限流保护等功能,提升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硬件产品:
2、功能特点
多能互补与协同控制:支持光、储、充、风等多能源接入与优化调度,提升能源自给率与消纳能力。
AI赋能与智能预测:基于历史数据与天气信息,实现负荷、发电、能耗的短期与中长期预测,辅助决策制定。
虚拟电厂与市场参与:通过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电力交易、需求响应等服务,提升微电网经济性与灵活性。
碳管理与绿色发展:集成碳计量与统计分析功能,助力企业实现碳足迹管理与减排目标。
安全与可靠性保障:具备全面的电气安全监控、故障预警与快速保护功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AEM系列碳计量电表:集成电力参数测量和电能计量,具备碳排放计量功能,实时显示累计碳排放量数据。
建立企业碳排放统计模型,并确定数据来源和采集方式,依照标准设置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通过能源计量表计、手工录入等方式采集碳排放统计涉及的各类数据,采集的数据包括煤/电/水/天然气/汽油/柴油/蒸汽等能源消耗数据、余热/余压/CO2等能源回收数据、可再生能源并网电量、能源初期购入/能源期末库存/能源账单等外购能源消耗数据;
碳排放统计,碳排放看板,展示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
3、项目案例—山东某集团微电网管理平台
3.1 项目概况
山东某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主营: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合同能源管理;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工程管理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
3.2 技术方案
每个站点就地配置ANET网关、协调控制器(或Acrel-2000MG),可接入微电网各组成单元,通过内置自适应协同控制算法,包括防逆流、峰谷套利、需量控制及其不同控制策略组合等,实现光储充站点能源的监测、分析、智能控制等功能。ANET网关通过4G将数据可上传EMS3.0平台,形成“云-边-端”的三层架构。
3.3 平台功能
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