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在当今强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效率的背景下,企业能源管理已成为运营成本控制和环境责任的核心环节。中央空调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能耗行业中占据显著比例,其能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碳足迹。然而,许多企业在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中仍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一、系统运行中的典型难题
中央空调系统在设计阶段通常基于最大负荷条件选型,留有一定余量以保证极*工况下的稳定运行。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气候变化、昼夜温差、使用习惯等因素,系统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部分负荷状态。这种设计与运行之间的不匹配,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所谓“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其次,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缺乏智能调节能力。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风机等动力设备通常以恒定转速运行,无法实时响应负荷变化,造成大量电能浪费。即便系统配备了变频装置,若缺乏科学的控制策略与系统协同,仍难以实现能效最*。
此外,企业往往缺乏对系统整体能效的持续监测与评估机制。多数现有的监控系统仅停留在数据采集层面,未能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无法为运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管理人员多依赖经验调整,缺乏科学依据,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管理机制的不足
在企业内部,能源管理职责往往分散在不同部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生产部门关注产量,设备部门负责维护,后勤部门管理环境舒适度,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导致能源使用效率无人真正负责,难以形成有效的节能推动力。
另一方面,能源计量体系不完善也是常见问题。许多企业未建立分级分类的能源计量网络,无法准确追踪能源流向,难以核算不同车间、设备甚至工序的能耗指标,从而无法实施有效的能耗考核与激励。
三、技术层面的挑战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其能效优化涉及冷热源、输配系统和末端设备的协同运行。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处理这种复杂性,导致系统长期在低效区间运行。
同时,企业缺乏专业的能源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暖通空调技术又掌握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复合型人才。这使得即使引入了能效监控系统,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
四、安科瑞中央空调能效解决方案
面对这些挑战,现代中央空调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应当从多个维度入手,构建全面而系统的管理框架。
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体系是实现能效管理的基础。通过三级计量架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企业可以准确追踪能源流向,核算各类能效指标,如系统COP、输配系数、单位面积冷量等,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构建智能监控平台是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现代能效管理系统应当整合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通过WEB和APP等多种方式为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能效看板,支持同环比分析、损耗分析、节能评估等功能,帮助发现能效异常和优化机会。
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是实现系统优化的核心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系统可以建立精确的能效模型,预测负荷变化,优化设备运行参数,提出调控策略建议。例如,通过冷负荷预测提前调整系统运行状态,通过关联性分析找出影响能效的关键因素,通过智能优化算法确定最佳设备组合运行方式。
实施系统协同控制是挖掘节能潜力的重要手段。中央空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冷热源、输配系统和末端设备的协同优化。通过末端与冷热源的联动控制,根据实际负荷动态调整系统运行状态,可以显著提高整体能效水平。
完善管理机制是确保系统持续高效运行的保障。企业应当明确能源管理职责,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制定科学的能耗考核指标,将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形成持续改进的能效管理闭环。
五、 硬件设备
中央空调系统能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协同推进。通过构建完善的计量体系、智能监控平台、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统协同控制,结合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可以显著提升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央空调系统能效管理不再只是降低成本的手段,更是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手机浏览